,

國外的麻糬比較軟

還記得LIVE OUT LOUD之前的版面一進站有一大碗Q stuff.


什麼是Q stuff? Q stuff就是我們會用Q來形容的東西,像是粉圓、芋圓、湯圓、和一些粿的皮、與今天的主角--麻糬都是Q stuff。 Q對我們來說是每天幾乎都會碰到的口感,但是對外國人來說,這種口感就不那麼熟悉了。除了咬不動的牛肉筋,不吃內臟的外國人真的不太能體會Q感。這也難怪當外國朋友吃到豆花、珍珠奶茶、麻糬時候,都驚呼這QQ的口感真是難以想像的有趣,然後開始抱怨打成泥呼呼的蔬菜湯或是壓成泥呼呼的馬鈴薯泥對於食物的觸覺是多大的扼殺。



What's This Food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食物podcast,介紹許多食物與食材的歷史與作法,非常專業但是清楚易懂。不過有一次我看到節目上在介紹麻糬(Mochi)的製作,驗證的我們在食物觸覺上的巨大勝利。

就是下面這個影片:

「哪有這種麻糬!」「教壞囝子大小!」是我當下的反應
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是麻糬嘛!他的口感應該比較像鼻涕之類的,會黏但是不會Q。會Q的東西必須要有結構,而用粉做出來的麻糬絕對不會有交錯的結構,最多只能說是很濃的液體。然而這樣的作法卻的確是外國人做麻糬的SOP。因為一個外國朋友,從台灣玩回去後,開心的和我說要自己做Mochi來吃,我問她怎麼做,她形容的和上面影片中一模一樣,她們的麻糬是粉調出來的。我笑了一笑,和她說:「西方的麻糬比較軟。」

Categories: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