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之道--看佔領華爾街與現今社會運動

甘地率領追隨者遊行到海邊自行淘鹽來對抗英國政府的鹽稅

甘地(Gandhi)解決衝突的方式絕對不是容忍,或僅是找到聰明的方式化解衝突的產生。尤其是最近佔領華爾街運動(Occupy Wall Street)的延燒,在這邊提供一本小書--甘地之道-解決衝突的典範中值得借鏡的甘地之道。



首先,作者馬克‧傑根史邁爾在前言中指出甘地抗爭之道的兩個層面。非常有趣,而且我認為非常有用,尤其是現在的抗議組織都忽略了第二個層面。

甘地提出的第一個層面是我們常常會聽到的「雙贏」策略(win-win approach)。紛爭之所以為紛爭就是因為兩方面都有不可割捨的部分,而且常常這個不可割捨的部分是來自兩個不同價值觀的衝突,在這個狀況下其實也只有最難達成但同時也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找出雙贏結果"能夠解決問題。當然要如何想出,並達成雙贏的確是一件難事,在書中有用一些我覺得不太到點的例子來說明,我個人是認為配合甘地抗爭的詳細歷史服用,最能抓到甘地抗爭的精隨,也才能面對非常複雜的真實狀況。

然而更厲害的在甘地的第二個層面,甘地主張將解決方法融入抗爭中,他認為抗爭的方法以及抗爭要達到的目標是一樣的。在這個狀況下,抗爭在進行的過程中,問題也同時得以解決,當問題解決的那一剎挪,抗爭也就自然結束。這樣會有很多好處,不管是在理論層次或是策略層次。實際的例子是甘地呼籲印度同胞利用家裡的手紡車(spinning wheel)發展家庭工業來杯葛英國的紡織品進口。甘地鼓勵他們燒掉英國製成衣,讓手紡車同時是和平與經濟自由的象徵。甘地抗爭的手段與目標都是相同的,甘地認為兩者之間有"無法推翻的關聯性",他認為生產紡織品以避免英國課稅和工業壟斷和國家通往自由是在同一條道路上,經濟自主是一個獨立、自給自足的國家應該有的。因此,甘地和他的印度同胞朝著目標邁步向前,而執行的方法則成了抵抗英國最主要的武器。切記!目標就是手段!

甘地與手紡車

然而我們現在看的到的社會運動,往往把抗爭和協商(達到目標的方法)分開,最後不管協商看似失敗或看似成功,對整個運動常常都是負面影響。經常是當反抗的對象說要協商的瞬間,運動就bye-bye了,因為甘地所說的"無法推翻的關聯性"在這樣的架構下硬生生的被撕裂而不自知,難怪到最後當權的、掌局的、維持現狀、拒絕改變的,只要冷眼旁觀或是適時地釋放出短期的善意就能夠不戰而屈社運之兵。如此一來燒掉的不只是社運界孱弱的財力與勞力,也燒掉了大家之間的關係以及努力維持住的大乘精神。

另外我覺得非常值得討論的一點是關於設定目標的問題,甘地認為抗爭的單純性應該是我們隨時隨地的目標。簡單來說抗爭最大的武器就是原則,原則不只是對外更是對內。甘地與他的追隨者最後的武器就是"原則至上",這個武器可以消弭內部的衝突,也能不畏外在的脅迫,最後甚至為自己的立場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甘地自己數度至死亡邊緣,最後遭槍殺身亡。

甘地基於維持抗爭的單純性,他覺得設定目標就不一定必要,事實上有時目標(尤其是周邊或是短暫的目標)也會成為阻礙。像是最近對於佔領華爾街運動受到最大的質疑就是整個運動沒有明確的目標(我是很不想以陰謀論來解讀,但是往往在設定,並要達到確切的短期目標時,會讓運動陷入內外夾擊的困局)。我認為克魯曼(Paul Krugman)講的是對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看似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是所有人的態度都非常確定而堅決。對原則的打死不退對甘地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後我想分享甘地對真理解釋權的看法。有一次英國質詢委員問他:「誰有權決定真理」,甘地的回答是:「每個人。」而英國官員繼續追問:「如果每一個人對真理都有不同的看法,難道不會造成困惑嗎?」甘地回答:「我不這麼認為。」

我想佔領華爾街就是這樣的運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也都有真理的解釋權。然而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家卻有共同的希望和一樣的目標。



Categories:

張貼留言